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将于2022年7月4日正式启动。这是持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扎实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6月14日,航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前期,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发布相关业务规则,明确ETF纳入条件及调整机制、交易安排等事项。同时,深交所与相关各方密切协作,组织市场参与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与会员机构联合开展多次技术系统测试,督促会员加强业务风险防范,认真做好投资者教育服务。目前,业务、技术和市场等各方面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公告了首批深港通标的ETF名单,将于7月4日正式纳入深港通标的范围。其中,深股通ETF共30只,覆盖创业板ETF、沪深300ETF等核心宽基产品,以及生物科技ETF、芯片ETF、碳中和ETF等代表性行业主题产品,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领域。港股通ETF共4只,包括盈富基金等股票ETF。市场参与者可在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网站上查阅深港通标的ETF的具体名单。
下一步,深交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继续会同各方扎实做好开通前的准备工作,确保ETF纳入互联互通顺利实施、平稳落地,更好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2023年3月3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就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请介绍修订《实施办法》的背景和过程。
答:2022年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原则同意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同时明确经两地证监会批准后,交易所可对标的纳入的具体条件、调整机制等作出规定。为落实两地证监会关于扩大互联互通股票标的范围的共识,持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前期,深交所对《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条关于调整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门槛的建议。经认真评估,相关建议不涉及本次标的扩大事宜,此次暂未调整,后续将结合深港通业务开展情况进一步研究论证。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深交所正式发布《实施办法》。
二、问:请简要介绍《实施办法》修订前后深股通股票标的选取标准的变化。
答:此次《实施办法》修订,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总原则,在防范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深股通股票选取标准的包容性,将更多深市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深股通标的,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深股通股票基准指数由现行深证成份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扩展为深证综合指数,基准指数成份股基本覆盖全部深市股票,成份股数量较扩大前1000只大幅提高。二是适应深市小市值股票占比较高的特点,调入深股通股票的市值门槛由60亿元调降至50亿元,同时,兼顾防范股票低流动性下波动风险,同步设置日均成交金额3000万元以上和全天停牌交易日天数占比低于50%等调入要求。三是设置调出条件低于调入条件的调整缓冲机制,减少股票标的频繁调入调出情形。具体为,半年度定期调整考察时,非A+H股的深股通股票存在日均市值低于40亿元,或者日均成交金额低于2000万元,或者全天停牌交易日天数占比50%以上的,调出深股通股票。四是比照港股通下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首次纳入安排,明确深股通下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的公司股票首次纳入安排。
三、问:请简要介绍《实施办法》修订前后深股通股票标的调整机制的变化。
答:为较好适应深股通投资者交易习惯,同时结合深证综合指数成份股调整特点,《实施办法》修订后,深股通股票设置半年度、月度定期考察机制和临时调整机制。一是设置半年度定期考察机制,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对深证综合指数成份股进行考察,一般于次月公布标的名单并实施调整(遇节假日将做适应性调整,具体时间以联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相关公告为准)。二是设置月度考察机制,每月末对当月新纳入深证综合指数或者当月被撤销风险警示的深证综合指数成份股进行考察,符合条件的一般于次月纳入深股通标的范围。三是沿用临时调整机制,对于A+H股中的A股调入调出、风险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等类型股票的临时调出与现行安排一致。
新调整机制在考察时效性方面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月度和半年度定期考察中,符合条件的股票标的名单将于考察日下一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公布(遇节假日做适应性调整),于公布日后的下一个星期五后的第一个深股通交易日生效。
四、问:请简要介绍《实施办法》修订前后港股通股票标的选取标准和调整机制变化。
答:根据联合公告安排,在现行股票标的基础上,将恒生综合指数内符合有关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股票标的范围。另外,基于对等原则,设置调出条件低于调入条件的调整缓冲机制,即属于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且不属于A+H股的港股通股票,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低于港币40亿元的,调出港股通股票。除前述内容外,港股通股票选取标准和调整机制保持不变。
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个别外国公司可能在税费、公司行为等方面存在有别于现行港股通股票的特殊要求,如需要向外国政府缴纳金融交易税、需向投资者派发不同税率股息等。由于当前市场业务及技术系统无法支持以上特殊安排,该类符合纳入港股通资格的公司股票在本次深港通标的扩展时将暂缓纳入,各方将继续努力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五、问:请介绍股票标的范围扩大首次实施相关安排。
答:《实施办法》于3月13日正式实施。综合考虑新旧规则衔接等因素,设置如下实施安排:
一是3月12日的存量深股通股票在《实施办法》生效日不进行调出(风险警示股票等除外)。考虑到标的测算和数据交换相关工作需要一定时间,首批深股通股票以2月17日为考察日,在该考察日符合条件的深市股票将在首批深股通股票调整生效日新增调入深股通股票。二是在首批港股通股票调整生效日,适用《实施办法》规定的港股通股票调入调出标准。三是《实施办法》生效日前,深港通股票按照原《实施办法》调整。首批深股通股票考察日后至《实施办法》生效日前,新纳入深证综合指数或者被撤销风险警示的深证综合指数成份股,纳入下一次月度定期调整考察范围。
具体安排详见于《实施办法》发布通知。首批深港通股票名单及调整生效日期,将由深交所、联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另行公告,敬请投资者关注。
按既定安排,12月5日深港通将正式开通。深港通中潜在哪些投资机会,又暗含哪些杀机?被访的诸多港资人士认为,南下投资,若是长线布局,蓝筹股是首选标的;若为短线操作,市值徘徊在50亿元上下的港股标的,股权分散的港股标的和壳资源值得关注。需警惕的是,港股投资,便宜不一定是好选择,谨防陷入中小市值股的坐庄陷阱中。若以炒作的想法奔去香港,或陷入危机。因为虚高的股价和虚假的商业模式是做空资金的狙击目标,一旦股价低于质押平仓价,将导致资金链断裂。
深港通下 港股投资发令枪响,你何时起跑?是做急先锋,还是后援军?
投资港股进行时
深港通下,与投资内地而言,南下投资更胜一筹。
“深港通与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之时的背景已然不同,当前国内资金深陷资产慌,房地产面临较大调控,加之人民币持续贬值,促使国内投资者将眼光更多放到国际市场上。沪港通和深港通成为投资海外的重要途径。”安信国际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韩致立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同时,深股通的标的大多比较贵,我们接触到的香港投资者对A股的投资兴趣不是很大。”根据申万宏源预测, 2017年港股通有不小于3000亿人民币的南向净流入,2017年恒生国企指数将会有20%以上的上涨。
深港通下,如何掘金港股?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涵盖417只港股,恒生综合大型股100只、恒生综合中型股193只,还有比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的95只小盘股和不在上述指数成份股内的A+H股29只。那么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哪种更具投资价值?
多位被访人士首推蓝筹股。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香港市场的蓝筹股现金流更优,更为重要的是股息率高, A股派息率一般不超过3%,但在香港蓝筹股派息率能达到4%到5%,甚至更高。
其中,更多券商分析师推荐金融股,尤其是中资券商股和中资银行股。申万宏源预测,隐含不良率的下降将使得银行业的估值从0.62倍PB上升至0.8倍PB,对应银行板块30%的上升空间和国企指数12%的上升空间。
国金证券(香港)执行董事兼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黄立冲则更推荐非中国资产的大盘股,尤其是基建股。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内陆和香港的大盘估值相比不大,在人民币不断贬值的当下,不如更多的配置海外资产,譬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与和记黄埔股票。同时,当前美元走强,新兴经济体动荡,今年出现多起黑天鹅事件,在现金为王的时代中,基建设施相对稳健,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值得关注。对于不熟悉香港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还是稳健投资更为稳妥。
若是注重短线投资,被访人士认为,市值徘徊在50亿元上下的港股标的、股权分散、估值低的港股标的和部分壳资源值得关注。
对于市值徘徊在50亿元上下的港股标的,韩致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当前,纳入港股通的投资标的,市值需要迈过50亿港元的门槛。我们遇到有许多市值在50亿元港币上下波动的公司,此前对市值并不关心,但现在都在积极的进行公关,他们有很大的动力把股票做好,是较好的投资标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些公司并未纳入深港通的投资范围中,无法通过深港通的渠道进行投资,只能借助其他途径进行投资。”
对于股权分散、估值低的港股标的和部分壳资源,温天纳解释,当前国内A股“举牌”风气盛行,通过深港通或蔓延至港股市场中,部分股权分散、估值低的港股企业若被国内企业收购,其股价有上升的空间,值得国内投资者关注。同时壳资源也值得一试,但韩致立警示,由于信息不对称,内地投资者很难掌握香港壳资源。对基本面等方面研究,也很难分析到这些投资机会。“不必说投资者,连我们都很难发现这类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投资者更看重AH股,期待能通过二者估值的缩小中获取投资收益。但国泰君安研报指出,深港两地的估值差异短期不会明显收敛:深圳成份指数板块平均PE为76.51倍,恒生小型股指数板块平均PE为19.80倍。从沪港通的经验来看,开通至今的近两年时间,沪港两地的估值差异并没有因为沪港通的开通而收敛,反而进一步扩大。黄立冲补充,AH股的派息率并不高,总体而言,对于投资者而言吸引力并不大。
便宜不是硬道理
“估值低”是投资者关注港股的重要原因。但事实证明,便宜不一定是硬道理。申万宏源研究显示,港股中2016年初10倍PE以下的512支股票中,约有240支下跌,跌幅最深接近90%;2016年初1倍PB以下的811支股票,约有380支下跌,跌幅最深接近90%;2015年全年跌幅超过50%的131支股票当中,70支今年继续下跌,跌幅最深接近70%(该股2015年下跌80%)。
更值得警惕的是对估值低、盘子小的小盘股的判别。比沪港通下的港股通相比,深港通下,新增了95只小盘股和不在上述指数成份股内的A+H股29只。这些小盘股受到市场的关注。但黄立冲警示,“香港小盘股和A股的质地相当但估值更低,如果以此作为缘由来购买,可能会血本无归。”有些恒生中小型股股价攀升,虽不能说是老千股,但有可能是被庄家抬起来的股票。这和A股的操纵手法雷同,但股民在香港受到的损失更大,因为香港证监会更注重证据和程序,依据大数据监控只能识别风险,但若要起诉,需要证据。
“对香港股票的投资,应更加注重基本面的分析,注重公司业绩。但有不少A股投资者带着炒作概念的投资思路跑去香港,结果亏的一塌糊涂。” 韩致立说。
过度炒作预期可能会存在隐患,一来大股东可能存在股票质押,二来如果存在业绩不达预期的隐患可能被做空机构狙击。通过题材热点炒作吸引投资者,业绩通过关联交易,商誉等虚化价值,股价操纵拉升,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低折价率股权质押融资加杠杆,回补业务缺口,但这样的模式不可持续。虚高的股价和虚假的商业模式是做空资金的狙击目标,一旦股价低于质押平仓价,将导致资金链断裂。申万宏源分析师梁金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香港交易所披露,在香港市场外部投资者分布中,美国占比约为23%,英国约为27%。香港市场参与者多为外资,他们常常不见兔子不撒鹰。
前述被访的诸多人士均警示,尽管香港市场会逐步融入A股的炒股风格,但投资香港,更需注重公司的业绩和公司治理机构。梁金鑫说,要注意上市公司给的业绩指引是否能够兑现,是否有远不达预期的现象发生,以及上市公司是否出现过大幅折价的配售和供股。
做急先锋 还是后援军
12月5日深港通正是起航。投资者是否应该蜂拥而上?
韩致立说,何时通过深港通,投资港股,取决于投资者的心态。如果注重长期投资,“则是早起的鸟儿有事吃。”现在就可开始研究,或买一些大型的优质港股。未来香港的价值洼地将有所抬升,当下布局,在未来短则1至2年、长则5至6年,随着香港整体估值的向上,将有所收益。
若是注重短线投资,当下海外政局不稳,12月4日意大利举行修改宪法的公民投票,法国正在进行下届总统选举,在美国加息预期下,新兴资本市场动荡。加之香港股市敏感,若因这些因素使得港股走向地位,在此些时候把握住时机,应该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但也有被访人士警示,不排除深港通开通后,港股股价将下跌。“盼星星,盼月亮,就盼12月。”黄立冲说:“或有投资机构和大股东提前布局,等待内地韭菜进场进行接盘。这一幕曾在沪港通开通之际上演。加之当前国际环境并不明朗,美国加息对国际金融市场影响较大,投资者可等国际市场利率稳定后进行投资,是较为理智的。”
可以预计,未来投资香港,投资者在多元化资金配置中将面临更多机遇。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12月1日发表网志表示,对内地投资者而言,互联互通意味着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本地券商、按自己的交易习惯投资海外市场,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除了现有的股票,互联互通机制还将把ETF纳入投资标的。他们可能希望投资美国的生物科技股、中东的能源股、德国的制造业股票、南美的矿业股、澳洲的农业股等品种。目前,香港的股票市场还不可能吸引所有的海外公司都来香港上市,但是我们的“货架”上有来自世界各国的ETF产品,南下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ETF来投资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股票。除了ETF基金,未来投资类型还有望扩充至新股、商品、债券。
2014年11月17日开通的沪港通已达两周年,深港通也即将面世,我们来看看国内投资者关心的深市港股通与沪市港股通的异同。
目前内地投资者投资海外市场需要通过QDII与沪港通渠道,二者均存在额度限制。本月,取消总额度限制的深港通开通在即,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深港通渠道进一步投资在香港市场上市的海外优秀的企业。
自2014年11月17日开通的沪港通迎来两周年,沪港通的顺利运行有利于推动内地与香港建立共同股票市场,在内地资本全面开放前,为内地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的投资机会。根据上交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16日,沪股通累计标的687只(含已撤出的股票),港股通累计标的352只(含已撤出的股票),全部发生交易,沪港通累计交易金额3.48万亿元人民币。两地投资者积极的参与到了沪港通交易当中,为深港通的面世建立了基础。
伴随着沪港通开通两周年,深港通也即将面世,下面让我们看看国内投资者关心的深市港股通与沪市港股通的异同。
由于上证估值与港股估值相似,所以沪港通作为新型交易方式的试点项目先于深港通两年开启。与上证股票相比,深交所股票平均市值更小,交易及活跃度水平更高;从两市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走势可以看出,自2009年之后深证股票估值水平大幅超越上证;2015年以来深市的中小创新指数在活跃度方面显著领先;深股通标的中小盘股比例明显提升。深港通的面世无疑会给两地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
数据来源:Wind
然而,沪深港通在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便利和机会的同时,也伴随着试点带来的风险。如11月18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通报,日前中国证监会成功查处首例利用沪港通跨境操纵市场案件。该案中涉案人员涉嫌操纵沪港通标的的股票,非法获利近3亿元。此案严重损害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秩序,也侧面反映出沪港通市场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与此同时此案也表现出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密切协作,确保市场的稳定发展,为未来深港通推行与发展提供了经验。
沪深港通的开放,给予了投资者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选择,促进两地跨境资本的流通与金融交易,与此同时所伴随的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也是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们在交易中需要格外注意的。
- THE END -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说明
关注视通资产智库微信公众号(ID:FVZCZK),获取第一手新闻
相关链接:歌词网
引用地址:https://www.nanfeigu.com/202303/2743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