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2日,受人形机器人未来商业价值巨大消息影响,A股机器人概念股再度活跃,截至发稿,赛象科技(002337.SZ)、达意隆(002209.SZ)、爱仕达(002403.SZ)、盛通股份(002599.SZ)等多股涨停,光洋股份(002708.SZ)、联诚精密(002921.SZ)等股拉升上涨。
近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宣布将于近期发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擎天柱”)。据官方描述,Optimus机器人身高约172厘米、体重约56千克,能够硬拉68千克左右。它的诞生是为了消除危险、重复和无聊的任务,以便人类可以专注于更加愉快的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人形机器人有何价值、应用场景、放量节奏、技术方案的讨论此起彼伏。在业内看来,工业机器人虽已推出半个世纪,但仍是汽车、家电、3C等标准化制造行业的“独享”;服务机器人曾点燃曙光,但其过于细分的应用场景仍不能摆脱工业机器人曾经的窄路。在此背景下,人形机器人以其“亲和力、易接受”的标准化形式,更易打破厂用、商用、家用的藩篱,实现极大规模硬件复制和长尾应用的广泛覆盖,孕育伟大公司。
民生证券机械团队日前发布了一份29页的深度报告,展望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报告称,人形机器人较其他服务机器人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有望成为继手机、汽车后的又一入口,商业价值巨大。民生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市场空间,可以参考特斯拉电动车的放量节奏。假设2023年-2024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对应特斯拉2013年-2014年销量,并假设2023年人形机器人价格为25万元,此后每年降低2万元,预计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30亿元,到2030年达到3720亿元。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
一、交易提示
1.A股强势走高,上证指数创近3个月最佳表现,行业权重齐升献礼,沪深成交9506.3亿元,全天近4000上涨。盘面上,大盘股集中的中证100指数、沪深300指数单日涨幅分别为2.58%和2.45%,好于小盘股集中的中证1000指数的1.32%涨幅。全天来看,市场格外强势,资金抢筹明显,多达20个申万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非银金融行业获得主力抢筹31.94亿元,食品饮料、银行、计算机、建设装饰等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均超10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60亿元,沪股通几乎包办全部买盘,贵州茅台、科大讯飞、迈瑞医疗分别获净买入6.62亿元、4.83亿元、3.67亿元。
2.港股成交1120.61亿港元。盘面上,恒生行业板块全线收涨,电讯、医药、有色涨幅居前。南向资金净卖出57.5亿港元,中国移动逆势获净买入8.53亿港元。
3.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基金投资范围包括特定居住用房(包括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商业经营用房、基础设施项目等。证监会将指导基金业协会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框架下,新设“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类别,并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试点基金产品的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实缴金额的20%,基金投资方式也将有一定限制。基金首轮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在符合一定要求前提下可以扩募。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方式投资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
4.Wind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全市场ETF基金数目已增至760只,规模突破1.6万亿元。今年以来,ETF总规模增加逾46亿元,日均成交额增加近3亿元,规模与成交活跃度稳步攀升。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正围绕细分主题赛道积极布局新产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5.第二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首只产品获批。路博迈基金申报的首只公募产品一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已经正式获批,将很快正式公开亮相。该产品是一只债券型基金,并将配置少量股票仓位。
6.绩优产品放宽申购限额。今年市场环境明显好于2022年,不少基金经理看准这一回调时机,纷纷放宽申购限制额度。具体来看,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自2月23日起,单日单账户大额申购及定投金额由10万元调高至30万元;张翼飞管理的安信民稳增长基金近期也发布公告称,自2月17日起,所有渠道限购金额上限由110万元调整为1000万元;王刚管理的招商瑞丰基金决定自2月20日起恢复基金的大额申购,取消自2022年1月12日起开始的长达1年时间的1万元申购限额;冯明远管理的信澳研究优选也宣布自2023年2月13日起,取消去年11月28日启动的对基金的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500万元的限制,恢复办理基金的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冠军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混合基金也宣布,自2023年2月8日起,取消对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金额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含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申请的限制;中欧量化驱动2月10日(含)起,对基金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的交易限额由去年11月21日启动的100万元限购额度调整至3000万元。
二、基金重仓股时讯
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实施首日,沪深交易所已有16家主板在审企业的首发申请获受理。其中,深交所9家,包括陕能股份、海森药业、登康口腔、华纬科技、南矿集团等;上交所7家,包括江盐集团、中信金属、中重科技等。
继2月13日启动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后,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上线首日,首批13家券商共涉及做市标的股票36只,做市商买卖成交合计2476.03万元。昨日,A股北交所概念大涨超3%;北证50指数上涨0.59%,开展做市业务的股票成交金额较上周日均增长7.37%,价格平均上涨1.66%,运行总体平稳。36只做市标的股票中,德源药业换手率达5.26%,凯德石英、晶赛科技等换手率逾1%;北交所涨幅前三甲均是做市标的股票,部分股票较前一交易日的成交金额大幅提升。
被基金重仓的中炬高新“爆雷”了。2月20日晚间,中炬高新公告称,公司于2月17日晚收到中山市监察委员会的两份《留置通知书》,公司副总经理张卫华、朱洪滨因涉嫌严重违法,经广东省监察委员会批准,中山市监察委员会对两人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中炬高新市值超300亿,已成为当前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尤其是在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基金经理早在去年底就已开始逐步加仓中炬高新,为2023年一季度的消费行情做提前布局。根据公募基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共有多达70只基金产品将中炬高新纳入前十大核心股票。其中持仓中炬高新股票数量最多的基金是农银汇理新兴消费基金,持股数量333万股,截至2022年底中炬高新为这只消费赛道基金的第五大重仓股。
2023年开年以来,机构调研机器人产业链公司热情高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19家机器人概念股接受了1037家机构调研,埃斯顿、华中数控等成调研“香饽饽”。业内人士表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产业有望快速发展,ChatGPT带动机器人认知能力跃升,人形机器人的更多使用场景有望更快商业化落地。
据Wind最新数据,在5092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346家为中央或地方国企。沪深两市净资产为正的公司中,有207家国企处于破净状态,占破净公司总数的63.89%。其中,13家国企市净率(PB)低于0.5倍,市净率最低的华夏银行PB(LF)仅为0.35倍。港股市场国企破净的现象也很普遍。净资产为正的公司中,中央或地方国企有243家破净。其中,有148家国企的PB低于0.5倍,最低的哈尔滨银行PB(MRQ)仅为0.06倍。
三、基金人事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变更频繁。据金融界统计,截至2月21日,年内共有48位高管变更,涉及建信基金、德邦基金、国寿安保基金等29家公募基金公司。其中,年内副总经理变动人数最多,为20人。总经理和董事长变动人数分别为12人、7人。业内人士认为,高管变动一般是公司本身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与高管自身的个人选择也存在联系,从而导致高管人员频繁变动。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正常的高管变更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但从另一角度看,频繁变更高管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形象。
四、新发基金
本文源自金融界
大A之大,无奇不有,在A股市什么样的股票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的,有上市即巅峰的华锐风电,上市之后是一路下跌,把韭菜连根拔起,也有大涨之后,A字下跌的全通教育,现在还在底部横盘!!
在A股也有这么一个只股票,2020年7月7日上市,两年多的时间,股价是一路下跌,已经从最高141.6元,跌到最低13.8元,跌幅高达90%,三位数跌的就剩两位数了,不知道会不会到个位数!!
天智航,是一家专注从事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自主创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营销及优质临床应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天智航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用于辅助医生精确定位植入物或手术器械,可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
主要是专注于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在美国也有一家手术机器人公司直觉外科,旗下最著名的产品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台价格高达2000万人民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必不可少的设备科,从2000年上市至今,直觉外科股价上涨了181倍。
最主要的就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非一锤子买卖,购买之后,医院需要不断购买配件及维修服务,甚至配件收入已经成为直觉外科第一大收入来源。
据说,用于治疗的机械臂,每用10次必须更换,更换一次的价格在2万人民币左右,维修和保养的年费更是高达100万人民币。
所以,达芬奇机器人卖的越多,直觉外科从配件和服务业务上赚的钱越多,一台售价2000万的机器人,哪家医院敢随随便便更换?
答案是:无人为骨科机器人买单!
首先,骨科机器人单价极其昂贵,破千万的价格,都需要上报审批购买,三四线城市的医院更是难承其重。
其次,通过骨科机器人做手术尚未纳入医保,手术价格比传统的要高,病人也难承其重。
最后,医生需要学习使用机器人,对年龄较大的医生来说,接受度不高!
综合来看,在中国骨科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导致天智航的业绩连年亏损,股价一路走低!
2019净利润-3096万,2020净利润-5447万,2021年净利润-7993万,2022年净利润-1.44亿,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3.15%!
这净利润是一年比一年低,年年创新低,怪不得股价一步下跌!!
有股民表示,拿了一年多了,妥妥的泻王,智能涨,他就是医疗器械,医疗涨,他又成了人工智能,千股涨,跟涨一分,千股跌,双腿一跪,不知道那些持有三年的大神怎么挺过来的!
还有股民说,知道什么叫送根吗?就是把韮菜割了,把根拔出来,送到碾子下面!
再有就是涨的本事没有,跌的经验丰富!
看来天智航这一路下来,碳了不少散户呀,对于高位买进去的散户来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套呢,估计也有散户中间是一路抄底,结果被一路抄家,天智航上市之后真的是富了一批,套了一批,教育了一批!
天智航股价哪是腰斩,这直接是骨折了,你们说会不会买了天智航的散户,被天智航给坑骨折了,然后去医院,发现用的是天智航的骨科机器人,这直接是一条龙服务呀!!
微创机器人-B(02252.HK)发布公告,于2022年12月6日,公司与微创医疗订立销售框架协议,集团同意出售,而微创医疗集团同意购买该等产品,以于相关目标市场商业化及分销该等产品,包括手术机器人设备(即鸿鹄);及手术机器人设备辅助配件及耗材。
截至2022年12月6日收盘,微创机器人-B(02252.HK)报收于35.45元,上涨8.24%,换手率0.48%,成交量457.35万股,成交额1.58亿元。投行对该股关注度不高,90天内无投行对其给出评级。
微创机器人-B港股市值311.78亿港元,在医疗器械Ⅱ行业中排名第3。主要指标见下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引用地址:https://www.nanfeigu.com/202304/28370.html
tags: